找到相关内容107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六朝江东士族信仰的变迁

    :顾众于永和初年由何充擢为领军,何充事佛,顾众却以何氏奉佛奢靡而加以劝阻,顾众还曾拒绝与何充一同入佛寺。晋宋之际,顾祕之兄顾谦的曾孙名黄老。六朝人常称道教为“黄老”,如《南齐节·高逸传》云顾欢“事黄...方式上亦同样清廉。如刘宋世风奢靡,而顾觊之与孔觊二人的服饰器物极为简陋,史称:“宋世言清约,称此二人。”(《宋书·孔觊传》)其后顾宪之在刘宋元徽中任建康令时为政清廉,以至于京城士人称清美之酒为“顾建康...

    吴正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54360033.html
  • 佛教对“社会问题”的看法

    了头,导致世风奢靡,暴力连连,时代也罹患重病了;为人师长者不知道关怀下一代,或滥用体罚,或纵容恶行,久而久之,教育就百病丛生了;爱的观念偏差,方法不对、对象错误,感情也会发生病变,于是网路援交、一夜情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4262502.html
  • 佛教的中国化与士大夫心理(1)

    同时,也逐渐失却佛法正旨,走人玄学的迷宫。魏晋后期的佛徒们,有的眷恋清谈的虚名,远离佛门,混际于尘世之中;有的出入权贵仕宦之家,周旋于朱门市肆;使清静的佛风,沾染上奢靡柔曼之气。晋末名僧道安,曾数劝前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2464426.html
  • 太虚大师三教关系论与人间佛教

    巧取豪夺、奢靡浪费和精神上偏执己见、逐物不返的弊端。在充满着焦虑与冲突的现实世界,道家思想对处理人与人、人与社会、人与自然的关系,无疑是一剂化解纠纷、步人和谐的良药。太虚大师十分欣赏庄子“...

    许颖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30065149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传播

    国名僧道安、慧远、僧肇等数人的力壁,才使佛教在中国文化中,树立了不拔的根基。  三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 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,每逢时衰世乱,人心颓丧的结果,不是倾向现实,追求奢靡的生活,便是逃避现实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31165786.html
  • 由中台事件之教训—论述戒律与法律的互动关系

    给予优惠,也自必有  它的条件,令社会觉得值得如此,否则这些优惠仍有可能面  临官僚或舆论的压力而被撤销。  三武一宗的教难且先不说,中国历史上,因看不惯僧尼  竞著华服,饮食奢靡,不断构筑富丽堂皇的...

    释昭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72070403.html
  • 近代黄教传入蒙古之因由初探

    蒙古本部  式微,在西藏亦因其僧侣作风奢靡,戒律松弛,为时人所诟病  。永乐年间生于西宁的喇嘛宗喀巴(Tsong-Kha-Pa)起而改革  ,要求僧尼严守戒律(注16)、禁止婚娶,以显密并重,先显  ...

    王俊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4570875.html
  • 传统中国人的精神空间与生存方式

    消费。文化依附于现实生活,文化占有成为权力、名誉和地位的象征。中国官场文化排场特别大,形式主义的讲究特别多,铺张、浪费、奢靡之风特别严重。文人经常被安排来装点门面,呈现一种热闹、繁荣的景象。   说中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1071204.html
  • 茶禅七日

    又有几人能够承继?有乐奢靡,道熏痴望,仅仅的织部也因莫须有而亡。后来者,好器的多于茶,好茶的多于道。真正没有忘记本源的少之又少。  见色明心,不要忘记本意,一切归于平常。建设网站的本意是否为了石高...

    今川义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34471524.html
  • 《洛阳伽蓝记》自注的再认识

    线索更加分明。   2 解释寺宇兴替   《洛阳伽蓝记》通过记述洛阳伽蓝的兴衰来探究国家成败得失的根源,表达了作者对贵族奢靡淫逸,不惜民力的谴责。杨衒之有感于“元魏以来,寺宇壮丽,损费金碧,王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5580133.html